• 易迪拓培训,专注于微波、射频、天线设计工程师的培养
首页 > CST > CST使用问答 > 网格设置原则

网格设置原则

录入:edatop.com     点击:
CST2012视频介绍中提到的网格设置原则(如下图的25、25、30)对2011版适用么?
谢谢


我觉得可以的。CST2012 跟2011这个没怎么变


同样适用的

但是2011版的默认值为10,10,10,至少help里面第一和第三个值默认为10.
当然,设成25,25,30,肯定是可以的,算是能算。
但我就不知道2012版介绍中这样建议,是不是有什么讲究,张敏博士也没给出解释,就说要死记硬背,但推荐的数又跟2011版默认的值不一样,不知道是因为2012版有了改变,还是说2012和2011一样,25,25,30是“比较能够保证精度的保守设置”,而10,10,10是平衡精度和速度后的权衡默认值。

不是说默认的设置10/10/10一般情况下很精确了吗?

哪位如果装了2012版,帮忙看看波导模板下这三个数的默认值是多少?

精不精确要经过验证才知道的,这个只是给一个初值

可以认为网格越密结果越准么?
我在仿真过程中常常感到比较困惑,因为经常改变一下网格或者频率范围,结果就能差上10%(虽然趋势上差不多),好像结果对于设置的敏感性很高,结果随设置(如网格加密)的同向改变收敛性一不强,导致不知道结果有多不准,有种打一枪一个地方的感觉。

学习中

记得hefang大大说过 第一次最好用系统的网格加密,最后得到的网格结果可以当该结构的网格设置初始吧。
个人是5-10为步长往上加。一直加到结果不怎么变为止。


看结构吧?复杂一点的有没有局部加密?

"系统的网格加密"是指T求解器中的自适应网格加密么?
然后以这个自适应加密的结果为初始,然后以5-10为步长增加lines per wavelength?
你说的意思是这样么?

嗯,是这个样子。系统自动迭代出的网格设置一般都会密一点,可以稍微下调一些。

那个给的不是最优方案

网格越密,网格数越多,计算的截断误差积累越大,最终可能会导致很大的截断误差。同时,计算时间将会成倍的增加。在计算时间和网格数之间权衡一下比较合适。盲目的增加网格也不一定就得到最精确的结果,毕竟是仿真。在误差允许范围内,该密的密,该疏的疏,尽可能的降低网格数,提高仿真速度。

嗯,言之有理。
但是在没有实测数据验证的情况下,怎么知道仿真误差有多大?怎么做到“该密的密,该疏的疏”?怎么知道多密就足够了呢?

你可以逐步增加网格数,看看最终结果收敛到什么值,最终网格取在开始收敛处对应的网格数。

网格问题我也不懂,谁有着方面的资料。求分享。

悲剧之处在于,有时候,连续几次网格加密后的“收敛”是假象,继续加密就发现所关注的指标又发生了较大的变化。比如,有次我将网格三个参数(25/25/30)的第一个由10增加到100,以10为步长,其他两个不变,观察到网格数确实在逐渐变多,也查看了mesh view,检查了最小网格的位置,都蛮正常的。但让人迷惑的是,所关心的指标随网格加密呈现下台阶状,中间有3-4个点确实是变化很小,在2%以内,要是在那里停了还以为收敛了,没承想后面指标向下下了一个近10%的台阶,然后继续横走。

采用网格自适应收敛分析。在误差范围内,我们认为就是收敛。也不是你单纯的增加网格划分的某一项的值,网格划分是整体考虑的。在电磁能量密度小的区域划分网格很密,但能量密度大的区域网格较疏,这样的计算结果收敛性也会变得很差。


看来你没研究过所谓的自适应网格加密。如果试试就知道,T中的自适应网格加密,就是每次将25/25/30的前两个参数加5(采用默认参数的话),然后判断是否连续两次的指标值(可设为S参数或自己关心的0d指标)相差不超过2%(采用默认参数的话)。
能量大的地方密,这是由网格划分的专家系统来保证的,具体在空间上怎么划分不是25/25/30这三个参数能控制的。

申明网友回复良莠不齐,仅供参考。如需专业解答,请学习易迪拓培训专家讲授的CST视频培训教程

上一篇:CST2012和CST2011关于电源完整性仿真结果的差异比较
下一篇:在进行线缆工作室和设计工作室协同仿真时出错

CST培训课程推荐详情>>

  网站地图